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湖北正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传承荆楚文化精神、打造长江文化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今天,《闪亮的足迹》让我们跟随记者,看见不一样的“知音湖北”。
“喜”在今朝 花式“整活”
以长江汉水为脉,楚山汉墓为匣, 湖北241家博物馆、250万件套文物藏品, 掀开半部华夏史。 在这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连接着过去、当下与未来, 保护文脉、传承文脉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中华第一律——秦律, 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 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木觚, 半个世纪以来, 云梦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简牍保护是时代课题, 目前,湖北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 在这座“一眼千年”的宝库里, 文物不再是橱窗里的符号, 而是可触可感的文明基因。
云梦睡虎地秦墓M11号墓主人 喜: 我是来自2000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喜, 很开心穿越时空与你们相见。
推开时光之门,跨越千年的对话已成为现实, “喜”在今朝化身讲解员,带我们“牍”懂中国智慧。
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家书 ,故事的打开方式还可以是一出好戏。
让沉睡的文字“活起来”, 让历史更鲜活生动地走进景区,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演出场次已超过百场,观看人数近百万人次,在这里,在这封 家书中,我们读懂“中国式”的家国情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 新发现文物数量湖北列入top5,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数和立项数位居全国第3、南方第1, 省博文创产品数量居省级博物馆第一梯队, 以“博物馆+”跨界融合, 用“十八般武艺”与观众“链接”。 拿湖北省博物馆来说,去年参观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上山下水 江湖“潮”起
湖北的山水是天地挥毫的墨宝, 三峡云雾是未干的笔触, 神农架的林海在风中簌簌成诗,武当的金顶是砚中凝露。 目前湖北已有4项景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数量居全国第二。
要学中国功夫,当选太极武当。 武当武术已经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推广, 每年有超过3万名外国友人前来圆一个“武侠梦”。 坐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世界级IP, 在湖北,开启看世界的文化之旅就是这么简单。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入境游订单增长近50%, 接待游客4886.5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303.94亿元, 实现开年即冲刺。
有朋自远方来,住在哪儿?当然要 住进世界级的风景里。 你看这连片的民宿村, 高峰期需提前2个月预约。 从武术研学到康养旅居,在这里,有 八成村民已经捧起旅游的“金饭碗”。
发展旅游带来美好生活, 各色旅游场景遍地生花, 让文化拥有了全新表达。 它可以是问鼎“五个一工程”奖的历史话剧《屈原》, 可以是每周上新的博物馆文创, 可以是一站式飞阅荆楚的沉浸式体验,还 可以是“东坡庙会”“红安永远红”的文旅品牌。 目前,湖北已位居全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第一梯队。
沿江而下,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正在加紧建设, 南水北调博物馆、荆州沙头埠、长江博物馆像点缀在长江边的璀璨明珠, 从前船泊江湖,如今岸泊文明。
今年央视春晚上带火的古琴号, 如今已是一票难求。 此刻,我们乘着游船划开长江的琴弦, 左手是流淌千年的唐诗宋词, 右手是跃动着霓虹的现代诗行, 两岸不仅是风景,更是一座城日新月异的展示窗口。 去年举行的“长江文化艺术季”, 联动长江流域12省份开展10大主题活动, 吸引近600万人次参与。
湖北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 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 未来,湖北将以更时尚、更多元的面貌张开双臂, 迎接世界游客。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王磊 陈凯歌 陈赟 赵龙文 黄冈台 云梦台 通讯员 王睿)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